通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及网络心理控制源问卷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进行了测查。
结果发现:
1.91.68%的中学生中有上网经验,6.82%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
2.中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
3. 初一学生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网络成瘾率无显著差异, 提示初二是网络成瘾学生显著增多的时期, 因此应在此时期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合理上网的教育和引导。
4.有10.68 的中学生主要是在外面网吧上网,而且在外面网吧上网的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在家上网的中学生。
5.属留守少年的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少年的中学生。
6.网络成瘾中学生在网络行为上外控性程度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
建议
由于网络的过度使用会影响中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网络成瘾会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开展调查并探索如何对网络成瘾中学生进行有效干预,是近些年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特作如下建议:
1.重视对中学生合理上网的教育和引导,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成瘾的防范与干预工作。我们在调查中发 现,91.68%的中学生有上网经验,说明网络已经走进了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众所周知,中学生作为青少年中 的一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而且,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因其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 部分, 无疑会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学生合理上网的教育和引导, 以保证中学生能得到顺利成长。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6.82%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因为我国中学生的绝对人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网络成 瘾中学生也构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所以,十分有必要对中学生开展有效的网络成瘾的防范与干预工作。为了取得实际成效,防范与干预工作必须针对中学 生网络成瘾的实际情况进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男生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初二是网络成瘾学生显著增多的时期,在外面网吧上网的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 高于在家上网的中学生, 属留守少年的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少年的中学生。对中学生开展网络成瘾的防范与干预工作时,这些情况值得关注和重视。
2.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源训练,可能对网络成瘾具有防范和干预作用。一般认为,心理控制源不是经过遗传而来的,而是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心理控制源可通过合适的训练得以改变。从心理控制源的定义可知,它是作为一种归因维度存在的, 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将行为的效果归因为幸运、机会和其他外部因素,而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则将行为的效果归因为内部的能力和努力。因此,心理控制源训练 实质上类似于归因训练,即通过训练改变个体对某种行为的归因方式,从而达到改变个体对某种行为的取向的效果。20 世纪90 年代起,归因训练在我国就已经开展并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中,这正好可以为防范和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从网络成瘾的定义可知,网络成瘾者主要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的缺失,不能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差。我们在调查中发 现,网络成瘾中学生在网络行为上外控性程度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此发现正好证明网络成瘾与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不够有关,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源 训练,可能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防范和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