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孩子在初中的变化,认识初中阶段学习的特点。

2.掌握初中学习高效的方法。

3.解决家长教育的困惑。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教学方法】

案例讲解,家长与老师互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一小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各位家长:大家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家长学校的学习与探讨,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研讨“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指导孩子学会学习”这一课题。(媒体出示)板书: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二、分析成因,引发思考:

教师: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有哪些?

1.家长讨论。

2.教师总结: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媒体出示)

3.适时板书。板书:想学──目的态度 会学──学习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讨论。

(二)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说明什么呢?

1.家长活动。

2.教师总结。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学生个个都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 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

三、结合调查,探究现象:

教师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媒体展示)

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

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

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教师: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实至关重要。首先来看我对孩子平时学习方法做的调查结果:(媒体展示)

课前准备长期坚持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做。占学生数5%

有计划,但不能坚持按计划去做。占学生数83%

没有计划占学生数12%

课中听课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地接受知识。占学生数15%

认真听课,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占学生数65%

听课不认真,经常开小差。占学生数20%

课后复习坚持复习,并独立完成作业。占学生数30%

有时能复习,有时有抄作业情况。占学生数40%

不复习,不愿意做作业,是老师逼迫做。占学生数30%

考试有考试方法与技巧。占学生数30%

知道方法,但不能在考试中使用良好。占学生数43%

没有方法。占学生数27%

那么我们的孩子的学习是属于以上哪个比例中的一员呢?

现场提问二位家长:

教师:像这样没有方法的学习,我们的孩子就是有再好的智力也学不好的。

四、拨云见日,指点迷津:

(一)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呢?(媒体展示)

1、教会孩子学会写学习计划。

教师:中国有句俗语: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这句本是对老百姓过日子说的话,我认为孩子学习不会做计划,学习也“富”不起来。

媒体展示学习案例:

(1)陈新在学习上很刻苦,可成绩一直上不来,原来他做事没有计划,做事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捡了这个,丢了那个。考试前,他有时忙起来,恨不得把整本书都看完,可越看越糊涂,考试起来,还是什么都不记得了。陈新同学很出力地学还是学不好,渐渐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也不相信自己的成绩能赶上别人,结果就因为学习方法的问题,耽误了他的前途,并且这种自卑感伴随他一生。

再看一个相反的案例:

(2)张健同学的成绩非常好,而且看上去学得一点也不吃力,他是班上最喜欢搞笑的一个,也是最活跃的,上课发言都不会少了他,别的同学看他学得这样轻松,都向他请教,他拿出一张计划表说:我全是靠它了。他的计划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他每天都用笔标出大大的“休息”和“玩”,他说为了保证能痛快的玩,必须要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的计划中他不仅写学习的时间,还写学习要达到的效果,最多的是“理解”,“运用”,“掌握”的字样,他回家后每天不是先忙作业,而是先看看今天上课做的笔记,看明白了,再做作业,而且很轻松完成了。做完了作业后,他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把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拼在一张图上,并与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他的计划表中还留出半个小时的补漏洞时间,把每天的错题都抄在一个错题本上,再来做一遍。

上面两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我们是不是发现学习与做工程一样都要有计划,这种习惯如果养成,那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家长怎样指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呢?(媒体展示)

第一、学习计划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订。

孩子自己定的学习计划,可以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家长强迫自己在学,这是自己对父母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完成,不能让父母失望的。

第二、学习计划要重视效果。不要只有时间安排,而没有效果。

很多的计划总是重视学习时间,不重视学习效果,容易导致有数量没有质量,计划不能成为孩子搪塞家长的一纸空文。

第三、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

作为家长,在孩子放松的时候可以陪他共同娱乐,给孩子带来新的动力。

第四、完成计划要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能完成计划,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奖励的内容尽量由孩子自己提出来,可以给孩子买学习用具,周末陪孩子一起出去玩等。让孩子品尝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五、学习计划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家长要求孩子强调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画知识结构是好办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对着知识结构谈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第六、学习计划是为了帮孩子增强自信,不能成为孩子的负担。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想办法鼓励孩子,不能让计划成为孩子的负担。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处理难点。

2、指导孩子进行课前预习。

师:中国《礼记》《中庸》里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准备,学习也一样。下面我们一起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2010年中考,我校总分第一名的王磊同学说,我的经验其实很简单:注重课前预习,抓好课堂效益,注重课后巩固。很多同学都轻视课前预习,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而我以为,课前预习是主动学习,它不仅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而且使我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对难点、疑点处会格外留心。因为我知道无论多么优秀的学生,总有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但在听难点、疑点处时丝毫不能含糊。隔三岔五,我总会抽空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作一下梳理,因为记忆与遗忘有个规律,要抢在记忆模糊之前巩固,这样,记忆就会事半功倍。我从来不等到老师催逼或考试时才去抱“佛脚”。”

材料二:获得总分第三名的张豪杰同学也这样谈到他的学习心得: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预习能使自己对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训练自己的理解能力,这对于高考读懂题目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事先作了预习,等老师上课的时候,自己能够很快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但仍要认真听讲,了解哪些是重点内容、常考知识点,及时做好标记,这对高考备考非常有利。认真做好预习、听课的工作仍然未够,还要及时做好复习,重温一下,否则很容易遗忘,尤其是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需要记的东西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有“漏网之鱼”。此外,我还有一个习惯,每个星期的周末,我都会花一定时间回顾一下这一周以来所学的内容,找出存在的疑问,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的确,这个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大家不妨试用一下。

教师:看来预习的好处很大,我们怎样指导孩子学会预习呢?

教师提问两位家长:你的孩子在家有预习的习惯吗?他是怎样做的呢?

家长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媒体展示。

第一、知道预习的要求。

要求孩子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准备。理科重点是定义,定理,例题,文科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知识。

第二、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解决学习上的难点、疑点。

有的家长,生怕学习上的疑难难住了孩子,只要孩子一提出,而自己又能帮忙,马上会为其代劳。这样一来,孩子原来经过思考,费点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依靠家长来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孩子不愿意动脑,这对孩子预习与自学很不利的,我们做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尽量自己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第三、坚持对孩子的预习作定时检查。

最好是每当孩子做完了作业后,提醒孩子作课前预习,并且对孩子的预习进行检查,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了解,知道他现在学哪个知识点,知道现

在应该做什么,明天上课可能会学什么内容,让督促与检查能有的放矢,这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指导孩子精心听课。

教师:孩子有了预习,就有想法在听课中知道老师怎样讲课了,而老师的讲课比孩子预习程度要深,面也要广,如果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用心听,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孩子学起来应该是很轻松的。

我们做家长的,可以从哪些方面指导孩子听好课呢?(媒体展示)

第一、教育孩子做好课前准备。

有的孩子上课前一直在跟同桌讲话,课桌上什么都没有,即使是老师来了,站在讲台上,他还在跟别的同学讲话,当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他还在找书,找了几分钟书,没找到现在急了,问同桌有没有看到他的书,唉,这样的上课,怎么能学习好呢?

第二、教育孩子课间活动要适当。

我们班有的同学最活跃,下课后,如果没有老师在教室,疯疯打打,全身是汗,搞得上课时好长时间不知老师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下课不出门,一直在做习题,搞得上课还在做题,大脑没有及时休息,这样也会影响听课的效率。

第三、教育孩子要寄希望于课堂,而不是寄希望于“课下”。

现在我们有的孩子就已经对“课下”学习产生依赖。记得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反正星期六日有老师帮我补课,所以我上课没有听懂没关系。有的同学星期六日作业不做,专等星期一上课来做,我发现后问他怎么上课做作业,他就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反正还有补课。

所以我们要纠正孩子这种不正确的想法与做法。

第四、教育孩子课中听课要集中思想,紧跟老师思路,不能钻“牛角尖”。

我们班有个成绩好的学生,上课最喜欢跟老师争论,跟同学争论,提出一些新问题,新想法,这种感于思考本是个优点,可是在课堂上提出来,甚至还纠缠下去,这样做肯定不好,因为这样既影响了老师讲课,也影响了自己听课,如果有想法最好是课下再提出来,这样就最好了。

第五、教育孩子课中听课要做好简明的笔记。

中国古代的《论语》就是学生做的笔记,特别是文字科目,做笔记是很有必要的。

第六、回家后让孩子给父母讲课。

这种方法很多家长用过,跟我谈过对孩子学习很有用,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能不看书把一堂课讲得清清楚楚,或者能不看书把一章节的重难点说明白,这可以表明你的孩子的确上课听讲很认真,如果发现他跟本不能讲,那肯定是上课听讲的效率不高,等到问清了原因,再要求他看课本,看笔记,进行复习回忆,这样的督促很有作用。

第七、帮助孩子改变对老师的看法。

喜欢学习,与喜欢老师是不可分割的,喜欢学习的孩子,因为知识是从老师那儿得来的,自然就喜欢老师,可是每个老师的性情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同,要想喜欢每个老师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要想学生成绩平衡发展,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喜欢老师。有时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会认为是老师跟自己过不去,会跟家长说:我很讨厌某某老师,这时我们做家长一定要做好耐心的说服工作,尽可能树立老师的好形象。

4、教导孩子做好课后复习。

教师:古人有句话:温故而知新,追新而不固旧者,记而不深,学而不牢。

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还能记住33%,两天后就只有28%了,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是先快后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复习与初习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不初习不能进步,不复习不能巩固。对于理科综合,主要是分开复习,各个击破。物理复习中重要的是撑握基本定律和对物理情景的分析。而化学的复习则多翻看课本,对于推断能力要求得比较强。生物复习则多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同时通过报纸、杂志补充了很多前沿的内容。

我曾经教过一位自己认为很得意的学生,名叫周爱云,她学习语文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她说:学习语文时,我的复习是分块进行的,如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文言文等几个知识块,学完一个知识块,复习一遍,就放一放,再复习其它知识块,过一阵子再回过头去复习一下原来复习过的知识块,不断加深印象,剌激记忆。

从以上材料看出复习对学习真的很重要,而我们有的孩子回家后却不想复习,有的孩子甚至回家后不带书包,空手回家,不打算复习。我们做家长要做好这方面的监督工作,当然也要注意方法。

指导孩子的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媒体展示)

第一、放电影回顾课堂,忘记的对照笔记。

第二、看教材,边看边思考,深思难点疑点。

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书。丝毫马虎不得,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对前面环节中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时间,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第三、整理笔记,对已学的知识归类,条理化。

第四、加强练习。

第五、让孩子对着自己讲每天所学的知识,每周的知识。

5、指导孩子成功考试。

看个故事:上海的一个家庭,儿子小时候成绩全是第一,他父母为之骄傲,看不起任何人,认为他儿子永远是考第一。但“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有一次,考砸了,成绩全班第五名,同学们也取笑他。

儿子回到家,边走边流泪,感到这个世界上快要破灭了,希望回到家父母能安慰一下,哪知儿子回到家,老师的电话就打来了,于是家里就搞个底朝天。儿子的心碎了,心想反正考不好,就破罐破摔。成绩一下子由原来的第五名跌至二十几名了。父母看到骂不行,就打了,可后来成绩是越来越坏了。

最终父亲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老用打骂不是办法要换个思路,于是儿子老完试后就问儿子:今天考了第几?儿子说:那还要说,肯定后几名了。父亲又说“儿子,我跟你说句实在话,爸爸发现倒数第一名太好了。儿子愣住了,爸爸接着说:赛场上第一虽是最荣耀的,但是他也是最紧张了,因为后面追他的人最多,跑到中间的人后面还有一半的人在追他,而最后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对手,你只要努力一把,肯定能上去。这下儿子看到父亲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学习也更有信心了,消除了恐惧感。经过一段努力后,儿子又找到原来的学习感觉。

在这则材料里,我们可以发现儿子的变化是在父母的变化中产生的。考试的成绩与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家长指导孩子考试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孩子找到自信。让他能轻松应试。

指导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考试技巧。(媒体展示)

第一、按照顺序,先易后难。

按照题号的顺序审题,会一道做一道,一时不会做的跳过去,继续往下做,直到把会做的题目做完,然后按照这个方法,把第一遍没有做成的题目再来做一次,如果能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就是最大的成功。有能力攻克难题,再来做难题。

第二、审题要稳,书写要快。

每次考试时,我们都发现有学生在考试中没有发现要做的题,看漏了题。这是审题不稳造成的。

另外我班有个学生语文成绩很不错,可是碰到题量大,语文分数就大减,原来是书写的速度太慢,碰到难一点的作文,就早早收场,自己考完了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考好,因为书写的速度太慢,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看题,做出来的答案也是不准确的。家长争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要慎重提醒;有的学生做题很快,书写很潦草,别的同学要二个小时,他最多一个半小时就做完了,最后分数出来还没有及格,这样的学生犯的是做事太毛糙的毛病。

第三、想不起来,先放一放。

第四、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很多学生是等到考试结束后,才想到自己哪一题做错,而在考场中就是检查不出来,造成考试失利,这是很可惜的事,而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检查的方法,检查要先用很短时间检查容易的、省时间的、错误率高的、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后检查难的、费时间、错误率低的、把握大的题目,而有的学生是先检查分数多的题目,而刚好这个题目又是难题,那样其它的题目就没有时间检查了。

第五、考试完后不对答案。特别是在中考等大型考试中。

第六、坚决不作弊。

教师:考试是真实检验平时的学习,作弊只会让孩子很快养成懒惰的坏习惯,而且还会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成长造成影响。

五、总结提高,实践运用:

教师:各位家长,今天我跟大家讲解了孩子学会学习的五个重要步骤,即:(媒体展示)

第一、教会孩子学会写学习计划;

第二、指导孩子进行课前准备;

第三、指导孩子精心听课;

第四、教导孩子做好课后复习;

第五、指导孩子成功考试。

这五个步骤,也是环环相扣的,我们不能忽视对任何一个环节的指导,当孩子已经对这五个环节形成了学习的习惯,他们的学习真的会让我们放心的。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高。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高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我们要正确合理的教导孩子才能解除孩子的痛苦,增进孩子的幸福。

当然方法都是他人总结出来的,我们只要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方法那就是好方法,愿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明天,多多学习,多多努力,也但愿我今天这堂课能给大家带来些许收获。

六、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家长课练习题 (总分60分)

家长姓名: 孩子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10分)

1.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

A、先天的因素;B、家长与老师的教育;C、学习的目的与方法。

2.学习计划可以是( )

A、有时间安排;B、有效果设计;C、要家长督促,D、以上都是。

3.预习的主要作用是( )

A、超前学习;B、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知道课堂重难点;C、形成好习惯。

4.如果孩子对老师有意见,家长应该( )

A、跟老师谈谈;B、跟自己的孩子谈谈应该怎样对待老师。C、不管孩子怎样想。

5.孩子成绩下降,我们家长应该( )

A、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B、生气,不理孩子;C、找别的家长问问他的孩子的情况。

二、你认为下列做法对不对,对的就打√,不对就打×。(10分)

1.整天提心吊胆,度日如年,一听到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上课不听讲回家后就打骂( )。

2.听说孩子要测验考试,自己便坐立不安,觉得压力比孩子还大,却要装得若无其事,还要跟孩子谈考试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行。( )

3.孩子有很多毛病,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感觉很烦恼,别人说,孩子只要会读书,成绩好,无所谓,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

4.孩子在网吧上网打游戏,被你逮个正着,你把他拉回家,不要他上学,让他写检讨,认真反省,跟他讲上网的危害。( )

5.孩子成绩不好,孩子不做作业,也不带书回家这是老毛病了,你看到后,想到成绩这样差,做作业也不会做,就算了。( )

三、问答题。(10+10+20)

1.学习要想学好的五个重要环节是什么?

2.怎样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3.争对你孩子的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家长课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D 3、B 4、B 5、A

二、判断题。1、×2、√3、×4、×5、×

三、问答题。

1.孩子学习的五个重要环节

第一,教会孩子学会写学习计划;

第二、指导孩子进行课前准备;

第三、指导孩子精心听课;

第四、教导孩子做好课后复习;

第五、指导孩子成功考试。

2.怎样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第一、教育孩子做好课前准备。

第二、教育孩子课间活动要适当。第三、教育孩子要寄希望于课堂,而不是寄希望于“课下”。

第四、教育孩子课中听课要集中思想,紧跟老师思路,不能钻“牛角尖”

第五、教育孩子课中听课要做好简明的笔记。

第六、教育孩子课后要深入思考课上的内容,以求得知识之间的关联。

第七、回家后让孩子给父母讲课。

第八、帮助孩子改变对老师的看法。

第九、要让孩子尝试不听课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