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指导家长认识高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现状。
2、指导家长在生活中着意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1、欣赏感悟
2、探究交流
3、适度点拨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营造氛围,进入情境
多媒体投影故事:
有一次,电视台做了一个专访节目。主题为“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这一次活动分为成人组、大学组、初中组和小学组。
记者首先来到了局机关,在局里的白板上画了一个圈,问道:“你们谁知道这个是什么?”办事员们面面相觑,不解地望着科长。科长不知所措地看着副局长。而副局长却以与平常一样平静而聪颖的眼神盯着局长,仿佛已略知几分;局长也无奈,召唤秘书过来,原本精灵聪明的女秘书灵机一动,对局长耳语几句,于是,局长说:“记者同志,对不起,你这个问题问的太突然了,也容不得我们多考虑,所以不能确切的回答您的问题。”说着,目送着记者出门。
第二组是大学组,记者也一样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大学生们发出一阵咆哮声,领头几个说:“你们这叫什么问题啊!这么幼稚的问题,是我们能回答的吗?哼,可笑!”“嗯嗯!真是的,小儿科!”记者无奈,耷拉着脑袋,失望地走出了大学校门。
接着他们来到了初中组的所在地,初一一班的尖子生站起来,似乎还带些羞涩地说:“这是个零!”记者点点头,目光四处巡视着还有没有人举手,终于,有一位成绩平平的学生举起了手,在记者开口之前,老师狠狠地说:“住口,你说的有人家尖子生的准吗?”记者连忙阻止道:“让他说!”“它是英文字母‘O’!”他边指着圆圈边回答道,说完,记者离开了。
最后,记者们来到了小学一年级一班,记者问道:“你们谁知道这个圈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们纷纷举起了他们的小手,争先恐后的,记者一见,兴奋了,随便抽了一个,那个男孩说:“是老师生气时瞪大的眼睛!”“非常棒!”记者拍手称好,“是一个大鸡蛋!”“是皮球!”“是我们家车子的轮胎!”“什么呀!是我们家车子的方向盘!”……
你看,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维倒越来越退化了。我们得好好反思一下,从成人到大学生,再到初中生,最后到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之间发生着多大的变化啊。如果我们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您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投影课题: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
二、演一演:发现问题,启发思考
两位同学上,一位饰演儿子,抱着个旧电视,然后蹲下来鼓捣。一位佝偻着腰,饰演父亲。
父:儿子,你怎么把电视拆成这个样子了,你要干什么?
子:这台电视的音箱是好的,我要自己组装一台音响。
父:这么个破音响摆在家里像什么?不嫌丢脸啊!再说了,我跟收废旧的谈过了,这电视值200块钱呢。你个小败家子,白白糟蹋了200块钱。快把作业拿来让我查查,先考你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子: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父:对啊,我们不能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自我封闭。
子;我认为,青蛙即使能跳到井外,也会自动回到井里的。因为青蛙发现外面的河水发臭,空气中烟雾腾腾,污染太严重了。而且人们在到处捕捉野生动物,青蛙已成为盘中美餐,还是井里安全。
父:你怎么净瞎说,要按书上说的来!
子:书上早就说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三、议一议:抓住关键,奠定根基
1、提问:要想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认识高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现状至关重要。通过欣赏刚才的小品,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思维品质发展的现状如何呢?
2、家长谈谈议议,在缓和的气氛中,逐步认识孩子思维品质发展的现状。
3、总结强调:
⑴、高中生基本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
⑵、高中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⑶、高中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四、诉一诉:贴近生活,引发共鸣
1、启发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高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现状。那么,在生活中,您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方面有哪些困惑呢?说出来,我们这么多人,应该能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
2、畅所欲言:家长提出自己的困惑。
五、帮一帮:合作探究,交流心得
1、讨论探究:针对刚才某些家长提出的困惑,商量对策。
2、交流心得:家长自由发言,献计献策,谈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总结要点:
⑴、指导孩子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⑵、支持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⑶、保护孩子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⑷、……
六、学一学:投影案例,传授绝招
1、爱迪生的母亲教育他的故事
孩子能否成为有用之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父母;而评判父母是不是合格,也在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
犹太画家毕加索曾说,作为父母,必须拿出全部的爱以及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能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可见,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是父母的天职。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就得益于称职母亲的良好教育。
爱迪生5岁时的一天,问妈妈:“鸡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它在干什么呢?”
母亲放下手里的活,微笑着告诉儿子:“鸡妈妈在孵小鸡,那些蛋在鸡妈妈屁股下暖暖和和的,小鸡就会出来了。你看见的那些可爱的小鸡娃娃,都是鸡妈妈这样孵出来的。”
爱迪生若有所思地问:“是不是把蛋放在屁股下暖和暖和,小鸡就会出来呢?”
“是的,孩子,是这么回事。”妈妈点头回答。
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到处找,结果发现爱迪生在邻居的库房做了个“窝”,里面放了些鸡蛋,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孵小鸡哩!
爱迪生8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在犹太人中,许多母亲都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用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尽着母亲的责任和天职。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
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3、父母培养孩子思维的六大智慧
学会赏识——赏识:求知上进的源泉
赏识是人类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赏识。
编织梦想——梦想:创造奇迹的翅膀
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明天飞翔的翅膀。教育心理学显示,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教给知识——知识:自立成才的杠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曾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知识,是孩子自立成才的有力杠杆,有了它,孩子才能撬起自己美好的人生。
养成习惯——习惯:成就未来的捷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就像是走路,人们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好的习惯是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捷径,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不好的习惯则像缠在身上的铁链,阻碍着孩子每一步的发展。
疏导心理——心理:立足社会的支柱
人的心理特别是孩子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很多家长只注重让孩子锻炼身体,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勤于沟通——沟通:心意相通的桥梁
融洽的亲子沟通不仅是亲子间维系亲情的基础,更是相互交流,彼此理解。提高培养教育效果的桥梁。融洽的亲子沟通,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欣赏、被接受,进而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七、说一说:巩固成果,拓展延伸
1、在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方面,您有过什么成功的例子?请您说一说,与我们在座的其他家长共享您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是一门科学。探索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的方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那么,学了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或者说,这节课对您有什么启发?
八、结束语
巴尔扎克曾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爱因斯坦也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任何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国务院总理。因此,作为家长,您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努力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和孩子沟通与交流,才能与孩子谈到一起,孩子的美好远景需要我们共同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