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相伴孩子的成长》教案

授课对象:三年级家长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2.探讨家长与孩子共建书香家庭的具体措施。

3.指导家长如何通过亲子共读等形式与孩子共享读书之乐。

教学重点、难点:

探讨书香家庭的共建和亲子共读的具体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推荐书目单(每个家长一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欢迎你们参加今天的家长学校研讨活动。我们的共同目的是为了让各位家长及早了解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并明确这样一个理念:没有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孩子的发展。也许你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让阅读相伴孩子的成长。

(投影出示本课标题:让阅读相伴孩子的成长)

二、阅读点燃孩子的生命激情----阅读重要性探讨

1.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孩子;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多媒体出示:

人均读书统计

犹太人60本∕年

中国人5本∕年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的孩子刚生下来,就把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多媒体出示:)

中国出版社家庭藏书调查

韩国人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

中国人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

中国出版社协会也曾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哪有孩子的成龙、成凤?

2.下面请各位家长畅所欲言,谈谈在您的理解里阅读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家长讨论)

3.教师小结,同步多媒体出示:

阅读的作用:

1. 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2. 在阅读中学会做人

4.详细阐述;

(1)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示)

读书是积累、储藏的过程,是吸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的过程,只有书本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

高尔基、徐悲鸿、杨振宁、华罗庚……(多媒体出示这些名人的图像)

无数中外名人的成才范例告诉我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仅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课外阅读,大量汲取课外知识。课外阅读是课外阅读是孩子学习能力,特别是语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的知识积累,才能为学习能力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提供智力发展的背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示)

不少孩子到了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才发现笔下文字味同嚼蜡,但幼年时博览群书的孩子则不同,文字对他来说早巳驾轻就熟。只要一下笔,童年经验、各种灵感便会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他的才思,便会像滔滔江水涌向笔端,如有神助。

(2)在阅读中学会做人

百往今釆,中国人讲“读书”,就是为了“做人”。古人从幼时入学启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把书籍作为登高望远、认识世界的阶梯。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套用今天哲学上的概念,无非就是为了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读书是“做到老,学到老”,做人是“学到老,做到老”。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做到“知书达理”。(多媒体出示:读书做人知书达理)

孔子读书,“一日三省吾身”,不外乎用书籍文章充实自己,用知识学问熏陶自己,不断反省,改正错误,修正方向,谨言慎行,独善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兼善天下,达到“天下归仁”的理想。孟子读书,则“吾善养浩然之气”,他把做人的原则阐述得更加登峰造极。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正气,一种精神,就是“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头颅可以抛,节操不能失;国难当头能奋然而起,危急时刻敢舍身成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退隐山林,以著书立说自娱,以诗文辞赋娱人。李白仰天长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惊世骇俗之语至今余音绕梁。这种潇洒无羁的换个“活法”,就是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地做人。(多媒体出示:孔子、孟子、陶渊明、李白图像)

“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读书的孩子自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儒雅气质,他何时何地都不会孤独,他的人生会比别人精彩,他的思维会比别人活跃,他的心胸会比别人宽广。孩子在读书中用心灵与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从而,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灵魂也得到了净化。(多媒体出示:腹有诗书气自华)

许多文学著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阅读它,会给孩子强烈的心灵撞击,孩子会把书中弘扬与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文学著作自然成为孩子心灵的鸡汤,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与孩子共建书香家园----具体措施探讨

1.导入:只有成为书香家庭,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学习方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建设书香家庭的道路上,父母应在多方面为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理解、支持、鼓励孩子,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与您的孩子共建书香家园。

2.家长自由讨论。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并多媒体出示:

1.为孩子营造阅读的环境

2.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

3.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4.给孩子做够的读书时间

4.详细讲解。

(1)为孩子营造阅读的环境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墨子(多媒体出示)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荀子(多媒体出示)

孟母为了教子成人,曾三迁其居,从墓地之侧到市场旁边,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轲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传统的礼仪熏陶,懂得了许多规矩,并开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多媒体出示:孟母三迁)

一项调查表明,科技人才大多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知识分子家庭里,父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闲暇之余手捧一本书,或读或诵,或思或吟,家中洋溢了书香的氛围,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就会把它同化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由此产生榜样,爱上学习,爱上阅读。

(2)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

多媒体出示:一间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柜

父母应首先腾出一间书房,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柜,给孩子建立一个“读书角”或是“读书屋”,最终使之成为“家庭学习中心”。如果虽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以父母条件允许,还可以给孩子配上一台录音机或是装上一台电脑,尽量用一些家里可以提供的条件来辅助孩子阅读。同时还可以在书房最醒目的地方以条幅的形式,把一家人各自喜欢的一句话、共同愿望、个人目标和读书情况上墙,大家每天都能看到,每时每刻都能提醒自己努力阅读,拼搏向上。

(3)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多媒体出示:前苏联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市场上的图书种类繁多,有的是优秀

读物,具有教育意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图书则格调低下庸俗,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即使是优秀的读物,也并非适合所有性格或年龄段的孩子阅读。

因此,家长要懂得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坚持三个原则:

多媒体出示:原则一----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读物。

孩子已成为三年级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些思想性、故事性较强的儿童文学、科幻作品方面的书等。

多媒体出示:原则二----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多媒体出示:原则三----选择经典读物。

经典是经过人类历史的沉淀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具有巨大的价值。孩子阅读经典故事时,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图文所蕴藏着的瑰宝。父母有空的时候要多和孩子逛逛书店,帮助孩子选书、买书,及时增添好书。父母在陪孩子去书店选择书籍时,可以先大致地浏览一下,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

4.给孩子做够的读书时间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千万不要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作业或是让孩子上过多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连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也没有。阅读时,父母还要引导孩子主动避开一些干扰源,如电视、电脑游戏等。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利用时间,尤其是对自控能力差的孩子,父母更要帮助他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如早晨、中午、入睡前,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读书可长可短,贵在积累。

5.鼓励孩子在动笔墨中读书

读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的词句或是感觉写得非常棒的段落,这个时候,父母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动笔。父母要主动做一个示范者。与孩子一起读书,动笔圈出不懂的字、词,或在旁边打上一个问号,然后通过查字典、查阅有关资料或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并在一旁加上注解,以免下次阅读的时候,由于时间久了又不知所云。对于精辟的段落或句子可以让孩子在书上勾画出来,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悟或理解,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批注,及时对文章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反馈。

一开始,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与孩子一起给笔记

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如《小草集》、《珍珠链》之类的名字。父母应鼓励孩子每天坚持动笔摘抄好词佳句,为写作文储备能源。还可以鼓励孩子在上面写随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心情,或是读书后的感

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与孩子共享读书之乐----亲子共读方法探究

1.过渡:让孩子看书,父母却沉迷于麻将、电视、网络游戏,是不可能奢望孩子喜欢读书的。

多媒体出示: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需要参与其中,与孩子共享读书之乐。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亲子阅读的的具体办法和注意点,在做的家长朋友一定有自己的一套和孩子共读的方法,现在我们大家来晒晒自己的方法和观点,方便大家取长补短。

2.指名家长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多媒体出示:

1.适时参与孩子的阅读

2.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3.和孩子平等对话

4.给孩子恰当的赞赏和提醒

5.全面评价孩子的学业水平

6.指导孩子全神贯注地阅读

7.引导孩子用意志坚持阅读

3.详细阐述:

(1)适时参与孩子的阅读

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父母不仅要关注,还要适时地参与。父母可以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对孩子说:“今天你读书真投入,爸爸进你房间你都没发现。你读的这本书一定很吸引你吧?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写的。一会儿吃完了饭,你能给爸爸读一读其中最精彩的段落吗厂面对你的表扬,孩子一定会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孩子在读的时候,你就可以从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声调是否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可以在孩子读完之后,你也来朗读一遍,让孩子给你做点评。读完以后,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讲一讲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对整本书的感想,还可以问问孩子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进而帮助孩子挖掘到文章的遣词造句以及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等写作方法。

此外,还可以在家庭中举行“朗读比赛”,无论年龄大小,全家总动员。或是开展“好书共分享”活动,鼓励孩子的同学、小伙伴积极参与,向大家介绍一本你正在看的或你认为非常有价值、值得一读的好书。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会对孩子的阅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看到自己阅读的成果,品尝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读书的活动中。

(2)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来说,领悟的意义有所不同,通过交流分享可以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一家人可以共读一本书,并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既交流了阅读的感受,又交流了各人的阅读方法,特别是父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教会孩子怎样欣赏名家名作,怎样撰写读书体会,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一家人的心彼此靠得更近,逾越了所谓的代沟,真正做到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3)和孩子平等对话

在家庭读书活动中,父母要学会倾听,敞开心扉,聆听孩子的想法和看法,这是平等的对话,真诚的对话,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这就要求父母具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沟通分享能力,因势利导、发现孩子潜能的能力。

(4)给孩子恰当的赞赏和提醒

—肯定、赞美、欣赏、鼓励是精美的心灵美食。在家庭读书活动中,强调的是全家没有压力地读书、分享,但它的持续需要靠所有家庭成员的支持,彼此之间适时给予肯定和赞美。在孩子出现厌烦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加以引导、提醒、鼓励。

(5)全面评价孩子的学业水平

课外阅读是孩子语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的知识积累,为孩子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智力发展的背景,可以说,孩子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但是,当孩子的成绩并未达到父母的目标时,千万不要迁怒于课外阅读,一味地认定是课外阅读影响了考试成绩,从而削弱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6)指导孩子全神贯注地阅读

有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手里拿着玩具,边读边玩,或者读一会儿就喝点水吃点东西,这些都是读书不能全神贯注的坏毛病,这需要家长给孩子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一心一意地去做,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开开心心地玩,而读书的时候则应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读书,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才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7)引导孩子用意志坚持阅读

阅读并非要一坐就是半天,完全可以“忙中偷闲”。现在很多的孩子缺的不是书,而是坚持阅读的决心。决心需要意志。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也一定能找到阅读的时间。每天的阅读时间最好是固定的,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精美童话、名人故事,或者同龄人的优秀作文……一旦开始阅读,每一秒都不应该浪费,应当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地大声读出声音来。诵读最能激发情感,有了情感,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五总结:多媒体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我们的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事理,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书对我们“质同金玉,价值无量”,伟人们都是因为“脚下垫着书”才成其为伟人的。让好书与你的孩子永远相伴。

六、推荐读书

家长们手中拿到的是我们推荐的一份适合孩子的目录导引,供家长引领孩子课外阅读时从中选取。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好书与孩子永远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