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你的孩子理性消费、有益休闲

设计理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有益休闲,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帮助家长引导孩子理性消费、有益休闲。

教学过程:

一、 营造气氛,导入主题

问题设计:

看到这组图片,你的感受如何?

( 设计目的: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以家长关心的消费问题导入,引起的家长的重视。)

呈现问题:

如今,中学生消费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 问题,因为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潮流商品触觉敏锐,消费较为盲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并不知晓父母挣钱的艰辛,花钱大手大脚。

二、不当消费、休闲行为的表现

1.追求名牌

校园里名牌服饰已不鲜见,几百元一套的衣服、几百元一双的鞋子比比皆是。部分学生专拣名牌服装买,不论价钱,认为只有穿名牌才有身份,才能被别人看得起。另外,电视上食品广告的泛滥,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饮食结构。广告食品是学生难以抵抗的诱惑,不是广告中品牌的食品不吃,不是广告中流行的饮料不喝,这在学生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虚荣攀比

庆贺生日是职校学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情消费。有的同学送的生日礼物动辄上百元,有的还要开生日PARTY。另外,考试得了第一名,要请客;在某项比赛中获了奖,要请客。七八成新的书包、文具说扔就扔,学生使用手机在校园里已屡见不鲜,而且非名牌手机不买。

3.非理性消费、休闲

许多高中生沉迷于游戏厅和网吧,尽管学校对此明令禁止,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抗拒游戏诱惑的能力较弱。有些网吧里含有赌博、淫秽内容的游戏令—部分学生迷恋不归,甚至不惜以逃课为代价。这种非理性的消费、休闲习惯既浪费了金钱,又荒废了学业,令老师家长头痛不已。

三、中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原因透视

1.追求新奇

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他们对商品的要求首先是“新、奇、美”,然后才是实用。他们特别看重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牌子、商标,当直觉告诉他们商品呈好的,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非买到不可。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了。为了追求时尚,他们还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的衣着打扮。

2.攀比的盲目

在一切可以显示自我的符号上,人们总是向高看齐。由于消费品客观上成为表现自我的符号,于是,在开放性认同机制中,不少中学生之间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消费品攀比,并以此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表现出时髦和新潮,成为时尚的引领者。

3.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支持和纵容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许多家长认为自己辛苦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所以在吃、穿、用上尽量会满足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了许多家长信奉的宗旨,我们家长可以把大部分的工资花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却省吃俭用。父母对孩子的投入超过了对自身的关注,这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我们家长心目中,孩子是希望,是未来,即使家庭经济不富裕,也决不让孩子在吃穿上低人一等。于是只要孩子开口要,家长就会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孩子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满足中养成了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要买就买的习惯。

四、教会孩子合理消费、有益休闲

1.榜样学习

▲勤俭节约的故事

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 名人理财故事

(1)比尔•盖茨──钱要花得值

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来晚了,一时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这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坚持,汽车最终没停放在贵宾车位上。

(2)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妻子谢丽──钱要花得精

和许多普通人一样,英国首相夫人谢丽也喜欢在网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有一次,一双很精致漂亮的凉鞋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卖这双凉鞋的女士称,凉鞋非常漂亮,很适合在社交场合穿。这些话很快引来了17名有意购买者,在商场同样的凉鞋至少也要35英镑。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谢丽以15英镑买下了这双漂亮的凉鞋。

(3)一个犹太人──钱要花得巧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扔下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被环保组织起诉。

当时,一个犹太人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终止休假,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未提任何条件,当即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后来,犹太人因此而发了大财。

2.让孩子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

经济拮据的家庭应尽量告诉孩子家庭经济水平的真实状况,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理解家长在开销上的节省和限制,这样有助于孩子克服攀比心理和乱花钱的毛病。而富裕的家庭则要多跟孩子讲讲创业的艰辛,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来之不易,包含着父母辛勤的汗水。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只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错觉:钱来得非常容易,我可以随便花。中国古话说:“豪门出败子”、“纨绔子弟少伟男”,现在世界首富比尔•盏茨和许多富翁们也都遵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则。

3.教孩子花钱的技巧,逐渐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

家长可以考虑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由孩子掌握自己的日常开支,这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计划花钱。另外,家长要教给孩子买东西的技巧:

(1)货比三家,认真选择消费的场所;

(2)买东西的时候,不要碍于面子,要讨价还价,买东西要物有所值。不花冤枉钱;

(3)教孩子在换季的时候买衣服.这样可以省钱;

(4)引导孩子不要受广告诱惑,买东西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物消费,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养成节俭的习惯。

消费建议:1.消费前,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点。

2.消费中,不超支,经济适用是首选。

3.有理智,不攀比,金钱绝对不浪费。

4.环保点,节俭点,健康消费更美好!

环节总结:从历史来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从国情来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从个人成长来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克服因难、成就事业的条件。

4.教会孩子有益休闲

休闲可以驱除心灵的疲惫,促使心灵的升华。有益的休闲可以使孩子身心放松,缓解压力。

(1)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

▲寄情山水,贴近大自然。

▲参观博物馆、看画展、听音乐会等。

▲参加户外运动,强身健体,放松身心

(2)帮助孩子摆脱不良的休闲习惯

现代社会中,电视和电脑与孩子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了,它们有很多的积极作用:开阔孩子的视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娱乐孩子的身心等。可是当你的孩子整天沉溺其中时,你肯定会焦急和抱怨。

▲帮助孩子改掉沉迷电视的坏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对其他的活动不感兴趣,不爱与人交往,你就该考虑和孩子一起改掉这个坏习惯了。鼓励孩子多看新闻类、体育类和文艺类节日,少看成人化的电视节目和长篇连续剧。三要让孩子保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看电视,督促孩子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帮助孩子远离网吧

目前有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许多家长对此深恶痛绝。的确,网络成瘾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危害:视力下降、生活没有规律、变得冷酷无情、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等。对待对网络成瘾的孩子,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家长自己要了解网络。与孩子有了共同的语言,才能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指导。让孩子在家上网,对有些网站进行控制,对孩子的上网时间进行必要的限制,这样孩子成瘾的机会较小。二是可以采用渐减法。要知道一次性彻底脱离网瘾是不可能的。三是可以引导孩子转移兴趣,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如唱歌、书法、画画、下棋、踢足球等。家长也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尽快融人社会、融入集体生活中去,帮助孩子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五、教师总结本次活动课

家长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教会孩子学会理智对待消费,合理进行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参加有益身心的休闲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各国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中国的家长更要有这种意识与觉悟!

请牢记: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而要把孩子变成财富!